特殊選才

過來人說特殊選才

過來人說特殊選才

¶ Attention(開場前聲明)

因筆者申請人文領域居多,以準備「人文社會領域」的人為分享主對象。 本篇文章將從筆者自身的背景及報考學校出發,接著分享特選的心路歷程,最後透過真實案例,與讀者說說「特選無參考標準」的原因。

若想進一步暸解筆者所報考之特定科系, 可參考 ⭢ 伍、相關文章


壹、序幕

沒有頭銜、比賽成績,更沒有頂尖的考試成績,特殊選才、選擇自己想要的學校/科系…等等,哪輪得到我們這些平凡人?在閱讀這篇文章前,你的腦海中肯定有這樣的迷思吧,但你知道嗎?筆者我就是這樣的人,我做到了,所以,你一定也行。

但相信你一定很好奇,憑什麼吧?

我所擁有的,是「長期耕耘且不帶功利」的學習經歷;所展現的,是在參與每一個活動/競賽背後的「學習、收穫與成長」。

以下我將簡單做個自我介紹,如果對於我的「特殊經歷」有興趣,可以到「各學系之特選分享」其一文章看看~

¶ 簡介

  • 實驗教育學生/114 特選生
  • 錄取
    • 國立清華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
    • 國立中正大學 心理學系
  • 超過六年陪伴創傷/亞斯伯格症弟弟成長之歷程

貳、身為過來人想說

¶ 好多人常問:「我適合特殊選才嗎?」

我想用一個很有趣的角度來回答。

在思考這個問題前,先問問自己:「分數」能否代表你這個人?什麼意思?特選設立的初衷正希望能以考試以外的方式,找到真正適合這個科系、具有潛力的人才,並不是僅有豐富的參賽成績才能參加,相對地,也絕不是考試成績不佳的一條退路。

回應「誰,適合特殊選才嗎」這個問題,若你是一個在特定/多重領域有一定的累積,或是開創自己獨一無二的學習路徑,那趕緊加入我們吧!

¶ 這條路,真的很不容易

如同我在本篇文章 subject 所寫:「雨天過後,會有屬於我的彩虹嗎?」特殊選才不僅只有「零星名額」,被稱極低錄取率的升學管道,更大的困難莫過於「挑戰每位特選生的心理素質」,在這條路會面臨各式各樣的情緒,多數時候,都是「煎熬」陪著我們。

這邊我想透過三個例子,讓讀者體悟特選生的心境。

首先,我想引用特選群中一位同學所說:

特選生的心理狀態:自信滿滿 ⭢ 二階沒進萬念俱灰 ⭢ 進了二階自我懷疑 ⭢ 面試完認為自己表現不佳 ⭢ 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渦 ⭢ 加入「特上」邪教 ⭢ 榜中有名海闊天空!

這位同學完完全全寫出每位特選生的心路歷程,並描繪出在不同階段的感受,當時筆者我看到也感觸很深。

接著,想分享特選前我問母親的一個問題:「特殊選才,我有機會嗎?」,母親只說:

人人有機會,但人人沒把握…

最後,用《腦筋急轉彎》的核心概念來收尾,這裡以筆者在等待放榜的那段期間,內心的各種聲音。

Joy:教授們都在問關於未來職涯的問題,我一定很有機會!

Anxiety:但聽說有人還帶自製輔具去現場,完蛋了,怎麼辦怎麼辦

Sadness:可是我真的真的很想去啊…我努力好久了,為什麼…不是我?

不曉得你看完有什麼樣的感受?

我的感受是,不論是在一階成績出來前無時無刻懸著一顆心,還是等待榜單出爐到焦頭爛額,又或者看見自己落榜、備取後,瞬間湧上心頭的失落、無助、自我否定,種種的煎熬真的都好辛苦,卻又是每位特選生的必經之路。


參、特殊選才,有一定的標準嗎

以我為例:

  • 同為清大,內容大同小異,特教系正取,不分系卻在書審就被打最低分?!
  • 同為長期陪伴亞斯特質弟弟做為主軸,即便分別以特教與心理的角度撰寫,清大特教正取,中正心理卻備 1?
  • 同為不分系,雖梳理的方向不同,成大不分差一些進面試,清大不分卻相差甚遠?

以他人為例(涉及隱私,內容已稍作修正):

有深入的生理學研究、縣市兒少代表,輔大臨心備取,中正心理卻落榜?!

從上述的例子中,應該足以說明特選的「不一定」,並不是 A 上了, B 也絕對會上;雖然這麼說,但我也在這次的經驗中,蒐集了不少內部消息,並歸納出不少的重要參考依據喔!

請點 ⭢《決定要走特選了,是嗎?》

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


肆、總結

也許現在的你有點沮喪,又或著打開你對特選的想像,決定放手一搏的試一試,無論如何,希望你將這段話放在心裡:

不論結果(會)是什麼,別因害怕失敗而退縮、因不如預期而沮喪,因為拼盡全力的你,是有無限可能,也無可取代。

祝福你去到你想去的地方!

很開心你用心地閱讀完本篇 Blog,希望有讓你對特殊選才更有概念,如果還想暸解其他學系的資訊,可以點選下方的超連結看看喔!

另外若有任何問題,也歡迎私訊我~

Cya!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